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農資行情 >> 正文

農產品為何如此難賣?


來源:農資1號網      分類:農資行情      時間:2015年8月11日      閱讀次數:

今年6月,陜西周至油桃成熟賣不出去,導致有果農將桃倒進河道,一時間水果、蔬菜、糧食等農產品難賣似乎成了一種常態(tài),一面價格暴跌,農民叫苦不迭;另一面則是市場暴漲,消費者頗多怨言。今年進入夏季以來,媒體上各種水果滯銷的新聞此起彼伏,廣西的荔枝、甘肅的杏子、陜西的油桃等,農民辛苦付出期盼來的豐收卻幻化成了一種災難。農產品難賣究竟難在哪兒?

眾所周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在合理范圍內的波動是正常的。那價格暴漲暴跌,農民賤賣、市民買貴的癥結究竟出在哪里?表面上看是供求失衡導致,但深層原因在于流通渠道建設的滯后和流通體系中的政府角色的缺位。很多人都會困惑,不管原產地農產品價格多低,甚至豐收的果蔬多到爛在地頭無人問津,可零售市場的價格卻永遠高高在上。既然原產地價格低到沒人要,為什么市場上商品的價格卻鮮有下降?真實的原因是長期存在的農產品市場“千軍萬馬搞流通”的局面讓越來越多的流通環(huán)節(jié)層層加碼,利潤巨大,到了消費者手里的零售價格自然無法合理反映產地收購價格,處于鏈條末端的農民甚至可能血本無歸,“賣難”變得理所當然,消費者的利益更是無從顧及。

信息渠道的不暢導致了廣大種植戶對市場形勢的誤判因素影響依然甚廣,說白了就是信息的不對稱和盲從心理直接導致了農民難以對市場供求狀況做出準確的預測和合理的判斷。對大多數小生產的農民來說,在進行下年的生產安排往往只能依靠前期出現的市場信息,往往一個真假難辨的信息也許就會出現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而高效農業(yè)的高收益讓更多的農民在追逐利潤的路上義無反顧。如此,生產秩序的自由散漫和每年相對穩(wěn)定的市場需求,使得農產品“賣難”的現象在所難免。另外各地農產品品質、價格競爭日趨激烈,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再加上季節(jié)和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影響,農民的處境就越發(fā)飄搖了。

面對堆積如山的果蔬和農民臉上的愁容,這些年,媒體上頻頻打出“愛心菜”“愛心果”等煽情銷售,但感情銷售也許只能解一地或一時之需,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豐產難增收”的魔咒如何打破?首先在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政策的制定上政府應有所作為,一方面減少行政化干預,規(guī)范農產品市場秩序,提高信息發(fā)布的時效性和準確性,一方面要加大對生產者的政策支持和補貼,降低生產經營風險;其次要通過健全大市場機制,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減少流通環(huán)節(jié),打造高效、公平、有序的農產品市場,進一步降低農產品在流通等環(huán)節(jié)的成本。同時要發(fā)展多元化的流通模式,比如農超對接、互聯網售賣等,拓寬通道的寬度,形成各種渠道相互競爭、優(yōu)勢互補的流通格局,讓價格回歸產品價值;再則,對生產者來說集約化程度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農產品產值的高低,因為有什么樣的標準和技術就會有什么樣的產品,所以提升素質,注重合作,力避跟風,才能趨利避害。這樣才可能讓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各得其所。


http://security-secrethostess.com/news/46225.htm
歡迎轉載,轉載請保留以上網址
北京正開天力肥業(yè)有限公司
相關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