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其他行情 >> 正文

新小麥上市價格預測


來源:農資1號網      分類:其他行情      時間:2012年6月27日      閱讀次數:

新麥上市時,市場糧價高于當年托市價,小麥收購集中期間沒有啟動托市收購,市場糧源充足,多元市場主體購銷量加大,政策性收購減少,市場性收購增多,后期小麥流通形勢發(fā)生了變化,用糧企業(yè)糧源結構發(fā)生變化,對糧食批發(fā)市場政策性小麥糧源拍賣依賴性降低。 今年4月份,國家提高了托市收購小麥的拍賣底價,儲存在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河南、湖北等六省的2010年產最低收購價小麥銷售底價不分品種統(tǒng)一提高到102元/百斤,提高了8元/百斤,提高幅度為8.5%。但從市場反映來看,托市小麥拍賣底價提高后,拍賣成交率大幅降低,最近一期(5月16日)安徽糧食批發(fā)市場托市小麥拍賣成交只在0.4%,安徽產小麥只成交一筆,成交率只有0.65%。按照目前拍賣底價,買方加上出庫費用、運費等后,到庫價格在2120元以上,新麥即將上市,市場觀望趨多。 預計今年新麥開磅價格高于去年同期,但與今年小麥托市收購價格非常接近,市場價格在103-106元/百斤(中等質量標準),或有階段性啟動小麥托市收購預案可能,后期小麥市場價格波動的預期增強,收購形勢較往年復雜,對收購形勢的把握難度增加。主要原因如下: 一、政策因素。自2006年小麥正式納入托市收購范圍后,國家連續(xù)調高了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和拍賣底價,使市場價格的底部價格不斷抬高。綜觀近幾年小麥市場運行情況,“政策市”較明顯,國家通過在市場購銷活動中出臺的收儲、拍賣政策和收拍兩線運行的機制來調控市場,有效避免了小麥市場的異常波動,國家制定的小麥托市收購價格和拍賣底價已成為市場價格的“風向標”,主導著小麥市場價格的走勢。 二、農戶惜售因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價格的不斷提高,導致農民種糧成本不斷上升,農戶售糧心理價位逐年提高;同時,農戶收入呈多元化,賣糧不再是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低價不賣、持糧待價而沽將有效支撐小麥市場價格。 三、新麥和陳麥的合理差價因素。當前陳麥入庫價格在106-108元/百斤,由于新麥上市水分較高,加上還有一個后熟過程,加工企業(yè)收購后不會立即投入生產,通常情況下新麥價格要低于陳麥2-3元/百斤。 四、小麥、玉米的比價因素。2011年玉米市場價格不斷走高,小麥價格基本穩(wěn)定,小麥玉米價格出現倒掛,9月份高峰時達到400元/噸。后期隨著新季玉米的上市,玉米價格回落,小麥玉米價差縮小,但倒掛現象依舊。目前國內玉米價格超過115元/百斤,高出小麥價格約10%,由于小麥有作為飼料用糧的替代作用,玉米價格居高不下,小麥、玉米的比價效應將帶動小麥價格上漲。 五、增產因素。據農業(yè)部信息,2011年小麥播種面積較上年增加410萬畝。從前期農情調度看,主產區(qū)小麥播種質量高,土壤墑情普遍較好,長勢是近幾年中較好的一年,不出意外,今年有望繼續(xù)增產2%-3%。小麥增產,市場供應增加,供大于需的市場格局繼續(xù),價格難以大幅波動。 六、成本因素。從生產成本看,近幾年農資價格不斷上漲,尤其是勞動力成本,小麥的畝均生產成本每年上漲比例超過10%,為保證種植效益,農民需要市場價格上升來彌補成本上升導致種植效益下降,心理預期價格與市場價格相差過大,必然會產生惜售心理。從流通成本來看,每年小麥收購結束后,農戶手中余糧有限,用糧企業(yè)采購轉向二級市場,流通環(huán)節(jié)增加,入廠價格包含項目增多,一般包括保管費、占用資金利息、水雜損耗等,成本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加大,形成了對小麥市場價格支撐作用。
http://security-secrethostess.com/hangqing/13677.htm
歡迎轉載,轉載請保留以上網址

北京正開天力肥業(yè)有限公司
相關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